我盡力溝通拍攝細節並提供意見,同時也忙著跟安娜傳訊息。
片中可以看到王媽媽認為明明有很多科學證據,但如果法官不認,就還是會判有罪,科學並不能給她慰藉,所以她更依賴宗教,而且不是著眼於現世,而是累世因果。Photo Credit: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王媽媽 Q:如何拿捏人物在片中的份量?導演跟被攝者之間的互動如何?那時候片子剪不出來,平衡雙方比重也是其中一個因素,片中有兩個角色、兩個家庭,我在想該如何呈現。
Q:能否談談片中對於信仰的處理?好像不只是冤案,人脆弱時就會想求得慰藉所以我的前置與田調幾乎跟拍攝同時進行,只有第一次去后里是單純聊聊,第二次就直接帶著攝影機去,讓他們熟悉拍攝的團隊和形式。拍攝過程中還真的沒有聽過洪世緯抱怨,我也很在意王淇政會不會抱怨死者⋯⋯所以並不是沒剪進去,而是這幾年真的沒聽到他們抱怨,拍攝過程或私底下相處都沒聽過。通常當他們不再開口我也不會勉強,講到傷心處停下來,我都會跟他們一起安靜,那個安靜是好的,有時候捕捉到狀態比得到內容重要。Q:如何與被攝者建立關係?跟協會合作有個好處就是不需與被攝者重新建立關係,因為他們是被救援的,通常會給予絕對的信任。
紀錄片最重要的是捕捉人的狀態,比如說他們的性格、講話的感覺,所以不只訪談內容,甚至「如何」講這些話,都是影片想呈現的。前一兩次訪談我會先確認被攝者的行程,後來如果有拍到那些活動,就不太需要再放入訪談畫面。自序氣候危機轉眼即至,聰明的投資者已紛紛將資金調配至ESG(Environmental, Social and Governance)表現較優異的公司,尋求更長遠持續的回報。
再者發達國家石油商開採供應減少,話事權逐漸落入中東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之手,也促使石油價格易被舞高弄低。但投資總有後知後覺的時候,我本以為石油股會因全球摒棄而長遠利淡,加上根據ESG投資原則應撤資石油股,豈料石油價格於2021年卻不跌反升,原來我忽略了疫情中後期,全球經濟活動漸趨正常化,重新恢復石油需求,故此由疫情之初的供過於求,變成後疫情時期的供不應求。要在未來留座,投資者需要在新時代擇木而棲,跟着ESG聰明錢的足跡,學懂資本主義的新玩法自序氣候危機轉眼即至,聰明的投資者已紛紛將資金調配至ESG(Environmental, Social and Governance)表現較優異的公司,尋求更長遠持續的回報。
一向善於運用資本的投資者,當然不能錯過這個世紀轉捩點,要乘勢ESG去獲利,乘上ESG投資的順風車,應該探索ESG背後的邏輯,投資時配合宏觀經濟、供求關係、相關產業鏈的認知,自然更容易從中獲利。另外,自2020年初,市場不少所謂「ESG概念」板塊(如電動車和太陽能股)估值也愈升愈高,因此我逐步減持,把資金轉投一些穩打穩扎的新能源上游原材料股、銅金屬股,也幸運地於2021上半年錄得顯著升幅。
投放ESG的聰明錢有偏好,作者聚焦最具增長潛力的板塊:氫能源、鈣鈦礦太陽能、合成生物及醫療科技等,更點出該板塊投資之選,當中涵蓋港股、美股及A股,以及一系列綠色主題基金,如「碳權」交易ETF、低碳債券基金、水資源基金等。於監管機構、資本市場與非牟利組織之間遊走,專欄文章見於《CUP》、《信報》和《經濟一週》。筆者建議,投資者要靠ESG獲利,不應只著眼於減碳排放,反而要把資金投放在可以為未來帶來重大改變的創新企業,才能夠殺出一條血路,希望本書能夠拓闊讀者的ESG視野。坊間的ESG資訊不多也不少,但大多只把ESG與氣候危機、UNPRI、SDG等術語扯上關係,也將議題局限於再生能源、環保等可持續發展,但筆者與國際級投資者、ESG對沖基金經理、創投基金投資團隊、監管機構、學者等合作後,進一步了解ESG投資其實五花八門,絕非只停留於剔除篩選企業層面。
現今我們作出投資決定,不能只看財務報表、投資回報,而是要逐漸改變習慣,重視企業的「良心」及各方面的「可持續性(sustainability)」,檢視其會否只顧盈利而破壞自然,或是帶來社會不良影響或動盪,甚或企業內部管治質素欠佳,從而決定是否從該企業撤資(divestment)。我看到的畫面,不止是ESG投資在未來變得更為重要,也看到這勢頭已經不可能逆轉。ESG投資講求長線策略、耐性、風險管理,並非是一蹴而就而獲利的操作,卻是一門讓大家認識國際投資者聚焦未來的操控資金方式。擔任財經記者和財經專欄作家超過10年,我見證過各類假概念、真危機,但沒有一種及得上氣候危機那般可怕,不單帶來財務損失,更持續帶來極端天氣和天災。
要在未來留座,投資者需要在新時代擇木而棲,跟着ESG聰明錢的足跡,學懂資本主義的新玩法。再者發達國家石油商開採供應減少,話事權逐漸落入中東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之手,也促使石油價格易被舞高弄低。
ESG是個有趣又有意思的投資遊戲,除了講良心,還會令大家加深對宏觀經濟、大宗商品價格、國際政治角力等方面的認知,如此一來,透過資本操作獲利之餘,又能協助全世界減碳,在化解未來種種危機上獻上一分力,大家何樂而不為?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《投資救未來—ESG永續獲利雙贏投資法》,天窗出版圖片來源:天窗出版社作者:馮健鏗出版社:天窗出版社ESG已成為新時代的價值投資法,投資者不只著眼於盈利,更考慮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,將其環境保護(E)、社會責任(S)、公司治理(G)的表現,系統地納入企業估值之中。舉例說,中國要從煤炭能源轉型至相對環保的新能源,畢竟難以一蹴而就,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順利過渡,要務實地思考,所以我於2021年初押注天然氣股,成功獲利,而在這行業選股時,我也按照Sustainalytics的風險評級作出篩選。
但投資總有後知後覺的時候,我本以為石油股會因全球摒棄而長遠利淡,加上根據ESG投資原則應撤資石油股,豈料石油價格於2021年卻不跌反升,原來我忽略了疫情中後期,全球經濟活動漸趨正常化,重新恢復石油需求,故此由疫情之初的供過於求,變成後疫情時期的供不應求。作者簡介:馮健鏗(Ryan Fung)香港首批特許ESG分析員(CESGA),亦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,曾經從事公共政策、科網、金融、媒體相關工作,近年轉型專注於ESG領域。過去一段時間,我也積極更深入地認識氣候危機,游走於監管機構、機構投資者、ESG評級機構、專業團體、環保團體、財經媒體、意見領袖之間,更第一次前往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,務求令香港的ESG投資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曝光機會,推動香港連接世界。這次寫書,我也把不同人士關心的「可持續性」議題匯合,分享給讀者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對外解釋,4月外匯存底變動有3大因素:首先,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入帳。聯準會升息2碼,22年以來最大幅度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(Jerome Powell)繼今(2022)年3月升息1碼後,在周三再度升息2碼,並且明確表示將繼續升息。
再加上,俄烏戰爭持續僵持,能源價格持續高漲,加劇了各類原物料的運輸成本。最後,今日收盤台股各大族群全面跳水,尤其是電子科技股殺聲隆隆,指標股台積電大跌2.58%,終場收528元,單日市值蒸發3630億元。
受到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影響,美股3大指數昨(5)日重挫,尤其是道瓊指數(DJIA)直接蒸發1063點,跌幅3.1%,是2年來單日最差表現,也是自疫情初期以來的最大反轉行情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根據美國勞工部(BLS)統計,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達到8.5%,創下40多年來新高,同時也是連續6個月通膨率高於6%。然而,美國股市歷經前一日反彈收紅後,投資人還未回神,昨日美股下殺重挫,尤其是道瓊指數直接蒸發1063點,跌幅3.1%,創下2020年以來單日最差表現。
最後則為,央行為維持匯市秩序進場調節。然而,昨日稍晚美國又再公布,上周首申失業救濟人數轉為上升1.9萬人到20萬人,加上今年前3個月的商品和服務產出以2.4%的速度下滑,《華爾街日報》稱恐導致投資人信心不足,吃掉前日漲幅。其次,主要貨幣對美元貶值。他坦言,美國貨幣政策使科技類股重衰,台股連帶受到影響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還有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),下跌647.16點,至12317.69點,跌幅5%。
標普500指數下跌153.30點,至4146.87點,跌幅3.6%。受到國際金融震盪,熱錢正大舉從台股撤出。
此外,對投資人而言,擁有固定收益且利率較高的產品將比股票更受到青睞。這陣子以來科技類成長股衝擊最明顯,包含了晶片製造商超微(AMD)、輝達(Nvidia)、蘋果(Apple)還有特斯拉(Tesla)。
延伸閱讀 台股、匯市雙殺,股價創半年新低,國安基金信心喊話:台股殖利率「全球最佳」,逢低會有買盤進場 外資大舉匯出、台幣走貶,台灣「股匯雙升」的時代要結束了嗎? 聯準會放鷹5月可能再升息2碼:美股暴跌,新台幣重挫再創19個月新低 美國聯準會升息2碼,台灣央行是否跟進?房貸族適合轉貸嗎?6個牽動荷包的關鍵問答一次看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不過,聯準會的政策也不是不會轉向,只要美股跌勢慘烈,將使鮑爾重新評估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,例如標普500(S&P 500)於2018年底下跌20%,即促成聯準會暫緩繼續升息的腳步。昨日,國際油價基準布倫特(Brent crude)原油期貨再度上漲歐0.83%,至每桶111.06美元。截至4月台灣股市熱錢匯出達5800億元,今(6)日台股繼續走弱,終場下跌287點,跌幅達1.72%,收在1萬6408點。
此外,他們還預告將開始縮減9兆美元(新台幣261兆元)的資債負債表。今年至今標普500指數下跌了約10%左右。
幾個月以來,美國的通貨膨脹始終高居不下。證交所告訴《關鍵評論網》,外資今(2022)年以來至4月底,已經賣超台股金額突破新台幣7千億元,並匯出高達200億美元(新台幣5800億元)。
另外,蔡烱民針對聯準會升息分析,根據美國核心通膨而言,已經有趨緩的跡象,等到供應鏈問題開始解決,通膨率就會達到高峰,進一步可能回落。」 市場投資人瀰漫著不安的情緒。
本文由使贪使愚网360手机发布“充电宝级”产品 N6,李开新说这是涅槃重生使贪使愚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电动车领域硝烟四起,福特将在2022年前在投入110亿美元巨资”